计算机发展历程的时间表外文翻译资料

 2022-08-17 14:26:09

Timeline of Computer History

1939: Hewlett-Packard is Founded. David Packard and Bill Hewlett found Hewlett-Packard in a Palo Alto, California garage. Their first product was the HP 200A Audio Oscillator, which rapidly becomes a popular piece of test equipment for engineers. Walt Disney Pictures ordered eight of the 200B model to use as sound effects generators for the 1940 movie “Fantasia.”

1940: The Complex Number Calculator (CNC) is completed. In 1939,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 completed this calculator, designed by researcher George Stibitz. In 1940, Stibitz demonstrated the CNC at an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conference held at Dartmouth College. Stibitz stunned the group by performing calculations remotely on the CNC (located in New York City) using a Teletype connected via special telephone lines. This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of remote access computing.

1941: Konrad Zuse finishes the Z3 computer. The Z3 was an early computer built by German engineer Konrad Zuse working in complete isolation from developments elsewhere. Using 2,300 relays, the Z3 used floating point binary arithmetic and had a 22-bit word length. The original Z3 was destroyed in a bombing raid of Berlin in late 1943. However, Zuse later supervised a reconstruction of the Z3 in the 1960s which is currently on display at the Deutsches Museum in Munich.

The first Bombe is completed. Based partly on the design of the Polish “Bomba,” a mechanical means of decrypting Nazi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during WWII, the British Bombe design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work of computer pioneer Alan Turing and others. Many bombes were built. Together they dramatically improved the intelligence gathering and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of Allied forces. [Computers]

1942: The Atanasoff-Berry Computer (ABC) is completed. Built at Iowa State College (now University), the ABC was designed and built by Professor John Vincent Atanasoff and graduate student Cliff Berry between 1939 and 1942. The ABC was at the center of a patent dispute relating to the invention of the computer, which was resolved in 1973 when it was shown that ENIAC co-designer John Mauchly had come to examine the ABC shortly after it became functional.

The legal result was a landmark: Atanasoff was declared the originator of several basic computer ideas, but the computer as a concept was declared un-patentable and thus was freely open to all. This result has been referred to as the 'dis-invention of the computer.' A full-scale reconstruction of the ABC was completed in 1997 and proved that the ABC machine functioned as Atanasoff had claimed.

1943: Project Whirlwind begins. During World War II, the U.S. Navy approached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about building a flight simulator to train bomber crews. The team first built a large analog computer, but found it inaccurate and inflexible. After designers saw a demonstration of the ENIAC computer, they decided on building a digital computer. By the time the Whirlwind was completed in 1951, the Navy had lost interest in the project, though the U.S. Air Force would eventually support the project which would influence the design of the SAGE program.

The Relay Interpolator is completed. The U.S. Army asked Bell Labs to design a machine to assist in testing its M-9 Gun Director. Bell Labs mathematician George Stibitz recommended using a relay-based calculator for the project. The result was the Relay Interpolator, later called the Bell Labs Model II. The Relay Interpolator used 440 relays and since it was programmable by paper tape, it was used for other applications following the war.

1944: Harvard Mark-1 is completed. Conceived by Harvard professor Howard Aiken, and designed and built by IBM, the Harvard Mark-1 was a room-sized, relay-based calculator. The machine had a fifty-foot long camshaft that synchronized the machinersquo;s thousands of component parts. The Mark-1 was used to produce mathematical tables but was soon superseded by stored program computers.

The first Colossus is operational at Bletchley Park. Designed by British engineer Tommy Flowers, the Colossus was designed to break the complex Lorenz ciphers used by the Nazis during WWII. A total of ten Colossi were delivered to Bletchley, each using 1,500 vacuum tubes and a series of pulleys transported continuous rolls of punched paper tape containing possible solutions to a particular code. Colossus reduced the time to break Lorenz messages from weeks to hours. The machinersquo;s existence was not made public until the 1970s

1945: John von Neumann wrote 'First 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DVAC' in which he outlined the architecture of a stored-program computer. Electronic storage of programming information and data eliminated the need for the more clumsy methods of programming, such as punched paper tape — a concept that has characterized mainstream computer development since 1945. Hungarian-born von Neumann demonstrated prodigious expertise in hydrodynamics, ballistics, meteorology, game theory, statistics, and the use of mechanical devices for computation. After the war, he concentrat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incetonacute;s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computer and its copies around the world.

1946: In February, the public got its first glimpse of the ENIAC, a machine built by John Mauchly and J. Presper Eckert that improved by 1,000 times on the speed of its contemporaries.

An inspiring summer school on comput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acute;s Moore S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计算机发展历程的时间表

1939:惠普公司的成立。戴维·帕卡德和比尔·休利特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市的一个车库里创立了惠普公司。他们的第一个产品就是迅速在测试工程师之间广为流行的H 200A型声频振荡器。华特迪斯尼电影公司订购了8台HP200B型声频振荡器用于1940年的电影《幻想曲》的音效发生器。

1940:复数计算器(CNC)诞生。1939年,贝尔电话实验室完成了这个由研究院乔治·斯蒂比兹设计的计算器。1940年,斯蒂比兹在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美国数学学会会议上介绍了这款复数计算器。与会者惊奇地看到,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达特默斯大学所在地汉诺威,潇洒自如地操作远在纽约的M-1做复数运算,结果即刻通过电话线由会场里一台打字机输出。这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第一次实现了计算机远程控制。

1941:康拉德·楚泽制造了Z3计算机。Z3是一种早期的计算机由德国工程师康拉德·楚泽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完成。使用2300继电器、Z3使用浮点数的二进制算术和22-bit单词长度。最初的Z3是毁于一场轰炸柏林在1943年末。然而1960年代,楚泽负责了Z3的重建,并于在现在慕尼黑的德国博物馆展出。
第一个Bombe机的完成。这种二战期间用于破译纳粹德军军事通信的Bombe机,部分基础来自于“Bomba”,而其设计极大地受到计算机先驱阿兰·图灵和其他人工作者的影响。许多Bombe建立,同时运行,这显著提高盟军的情报收集和处理能力。(电脑)

1942:Atanasoff-Berry计算机(ABC)完成。在爱荷华州立学院 (现在的大学),这台计算机由约翰·文森特·阿塔纳索夫教授和研究生克利福德·贝瑞在1939年和1942年之间设计建造。这台ABC曾经陷入发明专利纠纷,直到1973年解决时表明,ENIAC 是重复设计 约翰·莫克里只是在它成功研制之后检验了它的正确性。

法律结果是一个里程碑:阿尔塔夫随后公开了几个原始的关于计算机的基础 构思。但是这种计算机作为一种概念,被声明是不可以申请专利的,因此对 所有人免费开放。这个结果被称之为“不可发明的计算机”。 1997年一台全 面还原型的ABC重建完成,它证明了ABC的功能就像阿塔纳索夫曾经声明 的那样。

1943:旋风计算机项目的实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与麻省理工学 院(MIT)建立飞行模拟器训练轰炸机机组人员。这个团队首先建立了一个大 型模拟计算机,但发现它不准确和呆板。设计师看到ENIAC计算机的示范之 后,他们决定建立一个数字计算机。旋风完成于1951年的时候,美国海军已经 失去了对这个项目的兴趣,尽管美国空军最终会支持这个项目,它会影响 SAGE计划。

继电器插入器诞生。美国陆军要求贝尔实验室设计一台机器协助测试其M-9 火炮射击指挥仪。贝尔实验室数学家乔治Stibitz推荐使用计算器计算器项 目。结果是诞生了继电器插入器,后来被称为贝尔实验室模型II。继电器插入 器使用440个继电器,尽管它是纸质可编程的,战争结束后也用于其他应用。

1944:哈佛Mark-1的诞生。由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bull;艾肯和IBM设计和建造,哈 佛大学的mark 1是一个房间大小,继电器式计算器。这台机器有一个50英尺 长的凸轮轴从而使得这个机器上千个部分协调运行。Mark 1是用于生产数学 表,但很快就被存储程序计算机取代。

第一个巨人计算机在布莱切利花园首次运行。巨人由Tommy Flowers设计, 旨在打破纳粹在二战期间所使用的复杂Lorenz密码。共有十台巨人被送到布 莱切利,每一个使用1500真空管和一系列的滑轮运输连续转动打孔纸带传输 包含可能的解决方案特定代码。巨人减少打破洛伦兹消息的时间从周到小 时。机器的存在直到1970年代才公开。

1945:约翰·冯·诺依曼完成了“EDVAC报告初稿”,在这个报告中,他完成了存储式计算机的构造轮廓。程序和数据的电子存储技术消除了很多蠢笨编程技术的必要性,如穿孔纸带——这一概念塑造了自1945年以来主流计算机开发特点。匈牙利出生的冯·诺依曼在流体力学方、弹道学、气象学、博弈论、统计、计算和机械设备的使用等方面展示出惊人的专长。战争结束后,他的发展集中在普林斯顿的研究所高级研究计算机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副本。

1946:1946年2月,公众第一次看到由约翰·莫克利和J· Presper埃克特设计的ENIAC。而ENIAC具有同辈的计算机1000倍的运行速度。

一个令人鼓舞暑期班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摩尔电气工程学院刺展开,这场关于 计算机的演讲,激发了储程序计算机在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建设。这场免费、 面向公众的讲座启发 电子延时存储自动计算器(EDSAC)、二进制自动计 算器( BINAC)以及后来的IAS机械的克隆,例如AVIDAC。在这里,沃伦·凯 莱赫在阿贡国家实验室完成AVIDAC的算术单元组件的连接。罗伯特·丹尼 斯和詹姆斯伍迪jr .分别安装液压支架连接和调整偏转控制电路的内存单元。

1948:IBMacute;s顺序电子计算器(SSEC)在公司的曼哈顿总部附近的公开展示了 如何计算科学数据。到1952年退役之前,SSEC提供了月球位置表以用于 1969年阿波罗登月计划。

1949:莫里斯·威尔克斯在剑桥大学组装了第一个实用的存储程序计算机——电子延时自动存储器(EDSAC) 。他的想法源于三年前参加的摩尔学院的讲座。为了设计EDSAC,威尔克斯建立了名为子程序的,存储在打孔纸带上的简短程序库。使用静电子存储管内存的曼彻斯特马克一号电脑被用作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所大学机器成为Ferranti corp .的第一台计算机的原型。

1950:明尼阿波利斯建造工程研究协会建造了第一个商业化生产的电脑ERA 1101,而该公司的第一个客户是美国海军。这种计算机带有最早的存储设备,这种设备的磁鼓上具有1Mbit的存储空间。当磁鼓在金属圆筒中转动时,磁脉冲向其写入信息。读/写头记录和恢复数据。磁鼓甚至可以储多达4000个单词并且可以在五千分之一秒内检索其中任何一个单词。

美国国家标准局在华盛顿建造了标准电子自动计算机(SEAC),用于实验室测 试设置计算机标准的组件和系统。SEAC是最早使用了比真空管更可靠的电 子逻辑二极管的计算机,同时也是由美国完成的最早的存储程序计算机。磁带 在外部存储单元存储编程信息,编写子程序,数值数据,并输出。

国家标准统计局在洛杉矶数值分析研究所完成了SWAC(西方标准自动计算 机)。并不是像它的同伴SEAC(标准电子计算机)那样使用测试元器件,SWAC (西方标准自动计算机)使用的全是已经成熟的技术。

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阿兰·图灵的观念指导设计英国的Pilot ACE

“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一个机器做各种不同的事情,这仅仅通过编程就可以实 现而不是通过添加额外的设备。”1947年在剑桥举行的大规模的数字计算机 械研讨会上图灵说道。

1951:麻省理工学院“旋风”亮相爱德华bull;默罗的“现在请看”系列电视节目。项目 主管Jay Forrester描述计算机作为一个“可靠的操作系统,它可以每周运行35 小时,90%实用程序使用一个静电管内存。

英格兰第一个商用计算机是里昂电子办公,用于解决信息记录问题。里昂茶股 份有限公司总裁拥有这台电脑,它仿照了EDSAC,用于解决问题的日常生产 调度问题和交付给里昂茶叶店的任务。第一个狮子座的成功后,里昂进入商业 生产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

被送到美国人口统计局的环球自动计算机一号是第一台广泛吸引了公众视 线的商务计算机。尽管它是由雷明顿兰德公司生产的,机器经常被错误地称为 “IBM UNIVAC”。雷明顿兰特最终以超过1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46台机器 每个订单750000美元制造成本加上185000美元高速打印机。

1952:约翰·冯·诺依曼的IAS计算机开始运作于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新泽西州合同要求建造者们向其他研究所分享他们的设计。这导致大量的克隆: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MANIAC,伊利诺伊大学的ILLIAC,兰德公司的Johnniac,澳大利亚的SILLIAC等等。

1953:IBM出售了它的第一款电子计算机-701型。在三年的生产,IBM向研究实验室,飞机公司和联邦政府销售19台机器。

1954:IBM 650型磁鼓计算器成为第一个大规模生产电脑,该公司每年销售450台。旋转在12500 rpm,650型的磁数据存储鼓允许更快的访问存储材料不是鼓内存的机器。

1956: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建立了TX-0,这是第一个由晶体管构成的通用的可编程计算机。为了方便更换,设计师把每个晶体管电路封装在一个类似于真空管的“瓶子”里。建造于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TX-0被搬到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研究实验室,在那里运行了一些早期的富有想象力的测试的编程,包括西方电影在电视上播放,三维井字,以及一个老鼠在迷宫发现马提尼结果越来越醉。

1958:SAGE-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与数以百计的雷达站连接到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型计算机的通信网络。操作员通过光枪点到屏幕上直接操作。

这套防空系统在AN / FSQ-7电脑上运行(麻省理工学院改进时以旋风二型广 为人知)的中央计算机,每台计算机用一个完整的兆瓦电力来驱动它的55000 个真空管,175000二极管和13000个晶体管。

日本电气公司(ENC)建造了第一个国家电子计算机——NEAC 1101。

1959:IBM的7000系列大型主机是公司的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所有者一系列的计算机都比真空管计算机运算速度快且更为可靠。而这一系列的顶尖产品就是7030型,也被称为“Stretch”。九款具有六十四位字和其他创新为特色的计算机被卖给了国家实验室,其他的科学用户如L.R.约翰逊是第一个使用“架构”这个术语用于描述“Stretch”。

1960:数位计算设备公司(DEC)售价120000美元的PDP-1是小型计算机的始祖。每一个PDP-1附带一个阴极射线管图形显示,五十个电脑中的一个甚至不需考虑空气状况且只需要一个操作者。它的广泛用途引起了麻省理工的黑客们的注意,通过这款电脑黑客们编写了第一款电脑视频游戏星空飞行。随后星空飞行的创造者以这款游戏作为标准在所有50个电脑上演示。

1961:根据自动化资料处理杂志, 1961年IBM有81.2%的电脑市场份额,也就是那一年它介绍了1400系列。1401大型机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款机器,以较小的体型取代了电子管计算机。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使它更可靠。
1401型计算机的订购量超过了12000台,它的成功很好地说明了通用计算机比专业的系统更符合市场需求。

1962:LINC(实验室仪器仪表计算机)提供了第一个实时实验室数据处理。由韦斯利·克拉克在林肯实验室设计,数字设备公司后来将它商业化为LINC-8。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教师来到车间建立自己的机器,其中大部分用于生物医学 研究。数位设备公司为其提供组件。

1964:IBM 宣布了System / 360,这是一个由六台相互兼容的计算机以及40个协调工作的外围设备组成的家族。这套系统的订单在两年内迅速生长到每个月一千单,而初始投资的50亿很快得到回收。发布System / 360时IBM正在从离散晶体管到集成电路方面的转变,此外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从打卡设备转型为电子计算机系统。

由西摩·克雷设计的CDC 6600型超级计算机,以每秒钟300万条指令的运行 速度轻松超越同类竞争者,拥有IBM的Stretch3倍的速度。6600保持了世 界上最快的计算机记录,直到1968年被其继任者CDC 7600超过。它的速度 一部分来自于它的设计,也就是由10台作为外围处理设备的计算机组成, 这样可以像漏斗一样将数据传送给中央处理器。

1965:数字设备公司发布了第一款商务小型计算机—PDP-8。PDP-8售价18000美元,相当于IBM公司的360型主机的五分之一。运行速度,更小的体积,以及合理的价格使这款计算机走入了数以千计的工厂,小型公司以及科学实验室。

1966: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与伊利诺伊大学签约建立一个大型并行处理计算机--ILLIAC IV。直到1972年在美国宇航局的艾姆斯研究中心才开始运行。作为第一款大规模阵列计算机,ILLIAC IV实现每秒2亿条指令的计算速度,每秒运算3亿次和10亿位/秒的I / O传输量通过一个独一无二并行体系结构的组合和重叠型的64位处理机。

惠普通过它的HP-2115计算机成功进军通用计算机市场,HP-2115提供了强 大的计算能力而这种能力以前只存在于大型计算机上。它支持许多种语言, 这些语言存在于它们的BASIC,ALGOL和FORTRAM中。

1968:由一群离开了数字设备公司的工程师们创立的数据通用公司以8000美元的价格成功的引进了带有32kb内存的诺威计算机。

照片中,数据通用公司的总裁及创始人Ed deCastro,坐在诺威小型计算机旁。 简单的新指令集架构启发史蒂夫·沃兹尼亚克,Apple I八年后诞生。

阿波罗导航计算机在阿波罗7号绕着地球飞行时首次亮相。一年后,它操纵着 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降临月球表面。宇航员通过两位数代码和相应的语法 接通显示和键盘单元从而实现与电脑的通信。

1971:第一台个人电脑Kenbak-1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刊登广告,售价为750美元。这款电脑由John V. Blankenbaker设计,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Kenbak-1依赖于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05849],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