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182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符合本章要求的船舶适合做以下服务领域的任务
- 挖泥船
- 开底泥驳
- 开底装卸装置
- 开体泥驳
- 开体装卸装置
以上都在Pt A, Ch 1 , Sec 2,[4.6]明确解释过。
本章的要求主要针对疏浚作业的船舶,因此本章所谈及的船舶除了要满足A,B,C,D部分的要求外,还要满足本章的要求。
总结表
表1 主要给出了本章对于疏浚作业船舶具体要求的一览表
符号
对于这节没有解释的符号,请参考这章开始的列表
T:航行吃水,单位为m,与国际干舷保持一致
TD:疏浚作业吃水,单位为m,与疏浚作业干舷保持一致
C:波浪参数,Pt B, Ch 5 , Sec 2或者Pt B, Ch 8 , Sec 1的解释均适用
K:钢铁材料参数,在Pt B, Ch 4 , Sec 1, [2.3]给出了解释
n, n1:航行因子,Pt B, Ch 5 , Sec 1, [2.6]或者Pt B, Ch 8 , Sec 1 [1.5]的解释均适用
nD:疏浚作业的航行因子,在[3.3.1]给出了解释
s:普通型材间距,单位为m
delta;:海水和泥土混合物的比重,相当于
PD:泥驳内泥土的最大质量,单位为t
VD:最高水位下的泥驳体积,单位为m3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
lp:倾卸单元长度,单位为m
a:从表面到倾卸舱低处的密封接头的距离,单位为m
h1:在疏浚作业干舷条件下,从泥土表面到基线间的距离,单位为m(参照图7)
h2:在国际干舷条件下,从泥土表面到基线间的距离,单位为m(参照图7)
h4:倾卸区最低处到基线间的距离,单位为m
T3:当倾卸区水到达水线时的航行吃水,单位为m
T4:当倾卸区水到达最低水位时的航行吃水,单位为m
ReH:材料的最小屈服应力,单位为N/mm2
Rm:材料的最小极限抗拉强度,单位为N/mm2
船舶的完整稳性要足够符合[1.1.3]所提到的标准以此满足Pt B, Ch 3, APP2 , [1.2.10]的可操作载荷条件和[1.1.2]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复原力臂曲线
的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横倾导致的纵倾的改变
- 开敞的倾卸舱,海水或者液体货物通过倾卸舱的最外缘流入或者流出
- 溢流管最低处水的流入,这些溢流口可能在货物层、货物层以上尽可能低的地方、或者是最低的溢流口或者溢洪道的下缘
完整稳性的准则
当最大复原力臂出现在横倾角为15⁰时,在0⁰~15⁰之间复原力臂曲线下所围的面积不小于0.07mrad。当最大复原力臂出现在横倾角为30⁰或以上时,在0⁰~30⁰之间复原力臂曲线下所围的面积不小于0.055mrad。当最大复原力臂出现在横倾角为15⁰~30⁰之间时,在0⁰到相应横倾角之间复原力臂曲线下所围的面积应大于A, A由以下公式计算得:
式中,指最大复原力臂对应的横倾角
复原力臂曲线在30⁰~40⁰或者30⁰~进水角(如果进水角小于40⁰)之间所围的面积不小于0.03mrad。
当横倾角大于或者等于30⁰时,复原力臂必须大于或者等于0.02m
最大复原力臂必须出现在横倾角大于或者等于15⁰后。
经自由表面修正的初稳性高不低于0.15m
1.1.4 国际干舷下的气象衡准
在国际干舷下,挖泥船需满足Pt B, Ch 3, Sec 2 , [3.2]的要求,其中:
- 货物为液货
- 船上的油水等消耗品重量规定为设计状态储备量的10%
- 如果货物的额密度大于1000kg/m3,那么认为倾卸舱同一类型的货物达到了舱口栏板的最上层边缘。不然的话,则认为货物的密度等于1000kg/m3并且部分装载。
1.1.5 疏浚作业干舷下的气象衡准
在疏浚作业干舷下,挖泥船需满足Pt B, Ch 3, Sec 2 , [3.2]的要求,其中对于Pt B, Ch 3, APP2 , [1.2.10]中最严重的装载状况考虑一个较小的风压(270 N/m2)。最严重的装载状况是指在不同转载状态下,复原力臂曲线在0⁰~40⁰所围的面积最小时对应的装载状态。
1.1.6 倾卸舱开放的挖泥船
当疏浚作业吃水以上的倾卸舱舱口栏板溢流层的高度比《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规定的最小船首高度低时,Pt B, Ch 3, APP2 , [1.2.10]中的疏浚作业吃水下的装载状况要考虑货物上与倾卸舱舱口栏板溢流层差不多高的海水面。然而,如果安置在干舷甲板以上、倾卸舱舱口栏板上的溢流口或者溢流道的尺寸足以很通畅地排出倾卸舱货物上面的水,那么海水面可以降低到溢流口或者溢流道的下缘。
溢流口或者溢流道的面积至少要等于《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Regulation24(1)规定的面积。
1.1.7 有开底或者类似开底措施的挖泥船
考虑到不对称卸货时,有开底或者类似开底措施的挖泥船的左右船应满足以下规定:
- 平衡角不超过25⁰
- 复原力臂GZ在超过平衡角30⁰范围内必须不小于0.1m
- 船舶稳定性的范围不应小于30⁰
挖泥船假定装载到疏浚作业吃水、密度为1900 kg/m3的固体货物。当卸货时,20%的倾卸舱总装载假定仅从倾卸舱的中纵线的一侧卸除,并且它们平均分布在卸货一侧。
1.2 破舱稳性
1.2.1 总则
当挖泥船指定的疏浚作业干舷小于B/2时(B是根据《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计算得到的法定干舷),挖泥船必须服从经过1.2.2,1.2.3和1.2.5修正的Pt B, Ch 3, APP2 , [1]。并且挖泥船的干舷必须不小于B/3。
1.2.2 静稳性臂曲线的计算方法
静稳性臂曲线的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横倾导致的纵倾的改变
- 开敞的倾卸舱,海水或者液体货物通过倾卸舱的最外缘流入或者流出
- 根据以下的滑移理论,要考虑货物横向或者纵向的滑移:
1.2.3 连续浸水内、外连续浸水要满足Pt B, Ch 3, Sec 3 , [3.3]的要求
1.2.4 得到的分舱指数 AU
在假设空载状态下,例如船上的油水等消耗品重量规定为设计状态储备量的50%,同时倾卸舱里面没有货物,并倾卸舱直接与海水相相通的状态下,得到的分舱指数 AU被用于计算吃水DU和相应的最开始的纵倾
1.2.5 得到的分舱指数 AL
在假设挖泥船在疏浚作业吃水并且船上的油水等消耗品重量规定为设计状态储备量的50%的情况下,得到的分舱指数 AL被计算是用于以下定义的各密度和:
- 设计密度对应于疏浚作业吃水,并且由以下公式得来:
其中:
:挖泥船在疏浚作业吃水并且船上的油水等消耗品重量规定为设计状态储备量的50%的情况时货物的质量
:在最高溢流位置时倾卸舱的体积
- 每个都比大,并从以下公式得到:
其中i等于0;1;2;3;等等
破舱稳性的计算需要考虑疏浚作业下的初始纵倾,并且假设倾卸舱货物的渗透率为0%,货物上空的渗透率为100%。
1.2.6破舱稳性规则
挖泥船需要符合以下准则:
A ge; R
AU ge; 0.7R
AL ge; 0.7R
其中:
R:Pt B, Ch 3, APP3 , [1.3]中定义的指数
AU:[1.2.4]中定义的在卸货吃水下的得到的分舱指数
AL:[1.2.5]中定义的在装载吃水用于货物密度的得到的分舱指数
2 结构设计准则
2.1.1 对于疏浚作业船舶的结构设计,设计者应该注意到结构会出现不连续,因此要特别注意避免裂缝
2.1.2 由于挖泥船通常和泥驳船一起工作,因此舷顶列板需要在甲板下面一点通过护舷保护起来,并且护舷要牢固的船体外板上,并且延伸至少船长的三分之二。如果可以,升高甲板上的舷墙门要做些加强。
2.1.3 由于挖泥船通常和泥驳船一起工作,因此外板需要通过从载重线延伸到最低水线的护舷来保护其他需要通过护舷来加强结构的需要送审至法国船级社审批
2.1.4 对于链斗挖泥船,金属碎片(如锚)可能对船体外板损坏而导致危险的进水,因此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在隔离空舱下部的水密隔层需要安装在链斗附近区域的链斗井的任一侧。同时这个隔层要足够大才能进行各种试验
2.1.5 在船体高应力部位进行加强,例如:
- 抽吸管架下方
- 链斗挖泥船的相交管架结构
- 牵引绳被固定的点
- 桩连接处,等等
2.1.6 法国船级社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检验平底末端的加强
2.1.7 需要在倾卸舱区域安装拦泥板,考虑要被抽水的水、泥土混合物的密度,这些拦泥板的断面面积要足够大
拦泥板的布置和位置如下:
- 防止在装载过程中超过最大规定吃水
- 纵倾和稳定性要和审查的装载状态一致
- 排水时,水不能溢流到甲板上
2.1.8 对于耙吸挖泥船,B加D大于21m,在防撞舱壁与倾卸舱前面最近的舱壁之间应布置双层底。双层底可能会被挖泥泵打断。
2.1.9 船底板被切断的位置的转角应倒为圆角,倒圆角的半径应尽可能大,尤其是在接近舱底卸泥门的位置
2.1.10 当开底泥驳和吸扬挖泥船设计成深海航行时,舷窗应尽可能不要开在船体外板上。
2.1.11 肘板通常是一个过渡形。如果自由边的长度大于60倍的腹板厚度,那么法兰就要安装在自由边上。
2.1.12 对于开体挖泥船或者开体泥驳,强胸横梁按照Pt B, Ch 9, Sec 1 , [2.7]中所述安装,纵梁和肋骨框架两个半船体的中纵舱壁上才能起作用。
2.2 倾卸舱井附近区域的纵向构件
2.2.1在倾卸舱井整个长度范围内,船中区域的骨材一直不变
2.2.2 要注意保持纵向构件的连续性,尤其是遇到舱口栏板和倾卸舱井水密舱壁时。
2.2.3在倾卸舱井整个长度范围内,上甲板的甲板边板要一直延伸到纵舱壁
2.2.4 在倾卸舱区域内,纵舱壁的首尾末端与大肘板连接,通常大肘板的长度和宽度等于四分之一D。这里建议这些大肘板可以是过渡形的(参照图1)
上层肘板与甲板焊接,并且由一个甲板纵桁延伸过去
图1 :倾卸舱区域纵舱壁首尾段的肘板
下面的肘板,通常是斜的,会焊接到船底或者内底板上。焊接到内底板上时,下面的肘板通过水密龙骨延伸到双层底里面,并且在肘板末端至少延伸三个肋距
2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47823],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船舶在浅水航道中航行时的岸壁效应数值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三维面元法限制水域船体下蹲的数值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关于甲板大开口船体梁极限抗扭强度的实验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斯托克斯方程计算和系统识别 方法预估实船操纵模型参数外文翻译资料
- 水面舰艇5415在PMM演习中的基准CFD验 证数据-第二部分:平均相位的立体PIV流 场测量外文翻译资料
- 初步设计阶段船舶功率推进预测第二部分初步设计中有用的服务速度船舶功率推进数学模型外文翻译资料
- 对某高速船模湍流自由表面的数值与试验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第三章水下搜救与恢复操作外文翻译资料
- 液化天然气供求关系的现状与展望:一个全球性展望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CFD的高层钢结构建筑风效应数值评估外文翻译资料